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,始于冬至。
氣溫愈來愈低,反映的是天地間陰寒之氣在不斷蓄力、遞增的過程。
而到12月21號冬至日,則為陰寒到達極致,“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”。
太陽在這一天行至最南處,所以在整個2021年里,冬至是白晝最短、而夜晚最為漫長的一天。
冬至
冬至特別需要養一養的,因為節又稱為“劫”,節氣轉換的點更是要特別注意,能夠適應這節氣的變化則順利過冬,不能適應就會有面臨原有疾病加重,變生新病的風險。而冬至,是一整年陰陽轉換的重要節點。那么,這個冬至,要如何養生呢?
天時:早睡晚起,必待日光
《黃帝內經》曰:“冬三月,此謂閉藏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,去寒就溫,……此冬氣之應,養藏之道也。”中醫認為,冬至養生應以“養藏”為原則。意思是說太陽落山就趕緊回家,別到處跑了,早晨晚點起,太陽出來再活動,這是冬至的原則。
葛洪在《抱厚樸子》說“知龜鶴之閑遐壽,故效其導引以增年”。他解釋說,“或伸屈,或俯仰,或行臥,或倚立,或躑躅,或吟或息,皆導引也”
觀察一下,長壽的烏龜也很懂順應天時。太陽出來了,就爬到石頭上曬太陽,伸頭縮頭,時不時的打盹兒,間或還稍微運動下,還游個泳,再曬太陽,等到太陽落山,就慢騰騰的回去睡覺了。
所以人體也是如此,也就是趁著太陽出來的時候適當運動,從頸椎到腰椎,大小關節筋骨都活動下,動作慢點,然后早些睡覺。相反,如果到了夜幕降臨,還要出門夜跑的,或者繼續跳廣場舞的,就會非常損傷人體的陽氣。
當夜幕降臨,整個天地環境陰寒極盛。對應人體就像一部消耗過半的機器,需要的是靜養來迎接徹夜睡眠來“充電”。而劇烈的運動是屬陽的,會耗費人體潛藏的一點元陽,臟腑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。如果是熬夜工作,或者參與夜跑,久而久之會出現肝腎虧虛、早衰,甚至心陽暴脫,危及生命。
因此,也呼吁一些不得不熬夜的朋友,例如警察、醫生、護士、程序員、外賣人員,如果一定要熬夜,切記做好一些準備:例如,加鹽的米湯,急救的藥物,以備不時之需,還可以通過盤腿打坐,呼吸吐納減少熬夜時的消耗。
飲食:溫養陽氣、滋補腎氣腎精
冬在五臟應腎,腎的主要功能是“藏精”。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,最適合好好補益,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,如雞,羊肉,牛肉,鯽魚、韭菜、狗肉、鹿肉、等,但為避免燥熱,別忘記搭配白蘿卜、綠色蔬菜為宜。
素食方面,冬至日特別適合服用黑豆、黑桑葚,黃精,九蒸九曬黑芝麻,栗子,黑木耳等等。尤其是黑豆湯,這一日食療養腎,勝過平日數倍之功。
總的原則,就是通過合理的飲食,葷食搭配素食,補益搭配通調,例如綠色蔬菜、玫瑰、茉莉花有一定的通常調節氣機的作用。充分考慮到陽氣初生這一特點,借助食物的溫、涼、通、補之性,深入人體來溫養陽氣,讓陽氣在體內得到滋養、鞏固。
運動:動中求靜,不宜大汗
冬至時陰氣旺盛到了極點,天氣寒冷,通過運動可以產生熱量,但是運動要適當,“太過不及皆為病也”。
不運動或者運動少,會導致經絡氣血不通暢,冬至這一陽就難以升達出來,氣血不通會引起臟腑功能不足、免疫力降低,引發一些疾病;運動太過,又會損傷身體、耗傷津液氣血。
因此,冬至后應注意運動不可過多,要在動中求靜。不宜劇烈運動,大量出汗,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。假如一個人平時運動較多,在冬至前后就應適當減少運動量,這樣才能更好適應大自然的變化。
冬至養腎五法
1、泡腳養腎
腳暖一身熱。冬至前后,堅持泡腳是一種很好的養陽方式。人們常把腳稱為“人之根本”,正因為腳是三陰經交匯的地方,冬至泡腳能起到暖腳暖身、尤其適合補益腎氣溫養腎陽的作用。
冬至日泡腳注意:加一包艾裕天然草本足浴泡包,并且在泡腳之后握空心拳擊打足底涌泉,兩側各擊打100次,就是最好的泡腳養腎方式。通過溫養足少陰腎經,交通手足經脈,疏通經絡與氣血,對改善心腎不交、腎陽不足有極大幫助。
2、冬至艾灸補腎三穴
隨自然界陽氣的提升,很多人出現虛不受補或者上熱下寒,其根本就在腎精腎氣的匱乏,導致身體沒有足夠的陰液來滋養、濡潤臟腑。
心肝屬陽,火性炎上,所以對于容易上火的人,本質是精虧,更需要重點艾灸足踝附近的太溪、照海、復溜,可以起到滋養腎精,消除下肢水腫的作用,對足跟冷痛、身體虛弱,多病而體質偏寒者,均有良好的養生保健效果。
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,是腎經元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,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為“回陽九穴之一。
在寒冷的冬至日,艾灸足踝的補腎三穴,配合手腕處的內關,還可以幫助交通心腎,改善心腎不交導致的睡眠問題。
位置:內側足踝尖與跟腱的中點為太溪,太溪上兩寸為復溜,內踝尖下方為照海。
3、冬至曬背、拍腰
冬至時節氣候寒冷,在陽光充足的時候,經常曬曬后背,并空拳拍打后腰,有助于強壯腰腎,補益身體陽氣,鼓舞正氣,防病祛邪。
從中醫角度,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,人體的陽經經過背部匯聚于頭部,而風寒之邪易襲陽位,極易通過背部侵入人體。腰為腎之府,通過拍打后腰,刺激腰眼、腎俞等穴位,可促進腎內的寒氣濕濁,排出體外。
時間:選擇上午9點至10點這一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偏低,也可以在傍晚夕陽快落山之前,此時間段陽光溫和,曬后背20-30分鐘后,躬身連續拍打后腰部100下,再繼續曬背,如此交替重復2次,出少量汗、微微困倦效果最佳。
4、冬至補腎食療方:
補腎養陰黑豆湯:
材料:黑豆50g,黃精10g,文火煮一夜,次日再加上枸杞10g煮開即可服用。
說明:此方內含二精丸配方,黃精、枸杞可補益腎精腎氣,配合黑豆、可強壯腰脊,滋補養陰。腎陰虛、腎陽虛的人都可以服用,只是建議陽虛的人可以加點姜片。
黑豆《綱目》:"治腎病,利水下氣,制諸風熱,活血。煮汁,可解百毒?!?/p>
《本草匯言》:"煮汁飲,能潤腎燥,故止盜汗。"